2024年4月18日,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花溪区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成立。一年来,在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花溪区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实施“筑固工程”,扎实推进“五个一”行动,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基层治理案例丨物业公司退场,这个小区用自管形式实现‘共治’”“物业进村 服务下乡丨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以农村‘小物业’实现基层‘大治理’”“花溪区党建引领‘新群体’ 汇聚治理‘新力量’”等经验做法获中央、省级媒体刊载,开创出花溪社会工作新局面。
“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是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我们将始终站稳社会工作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社会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的政治立场,从‘两个事关’的高度,深刻理解把握社会工作在党委全局中的定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花溪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杨刚表示,全区社会工作系统将坚持发挥党建的核心和引领作用,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着力提高花溪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
花溪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执行“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专题研讨交流学、支部集中深入学、线上平台随时学,确保第一时间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到位。
作为新部门,花溪区委社会工作部以“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为原则,坚持把自身建设抓紧抓实,强化“忠诚、干净、担当”淬炼,深入推进“强学习、提能力、转作风”争当“五型”干部和干部“六上”锻炼,开展政治家访和实施干部“一对一”帮带,推动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锻造过硬作风。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关心关爱,凝聚工作合力。
持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立部机关“溪‘新’”志愿服务队,组织部机关干部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开展“三有(有为、有形、有效)”支部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可知、可感、可及”,用实际行动彰显“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心系群众、服务社会、作风过硬”的社会工作干部队伍风采。
新兴领域添活力
花溪区地区生产总值逼近千亿元,新兴经济活跃,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为了让新就业群体“话有人听、难有人帮、事有人办”,花溪在新兴领域深入实施“暖新”工程,社会各界认领新就业群体的微“新”愿800多个。
“没想到随手填写的小小‘新’愿单真的实现了。”今年元旦,许多像快递员小刘这样的新就业群体收到了“新”愿“礼包”。在花溪区,依托“司机之家”“爱心驿站”等党群阵地开展新就业群体慰问暨点亮微“新”愿活动,发动平台企业、群团组织、在职党员等认领微“新”愿500多个,提供服务4300余人次,为新就业群体送上夏日清凉包、保暖衣、保温杯等物资,并根据需求提供免费体检、电瓶车体检等服务。
把“关键小事”办成“暖新实事”。花溪区通过“连心群”等载体,倾听网约配送员群体的诉求建议。针对网约配送员反映的“停车难、进门难”等问题,与住建、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发力,协调解决10余个小区楼宇存在停车和进门问题。同时,建立新兴领域诉求建议直通机制,把新兴领域的“新势能”转化成社会工作的“新动能”,在新兴领域形成党的建设新抓手。
基层治理出实招
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为“车”减负、为“马”赋能,让基层有更多精力抓落实。花溪区扎实推进“三减”(减事项、减牌子、减证明)工作,规范制定村(社区)事项、牌子、证明清单,村级工作事务从76项减至49项,机制牌子从37块减至6块(社区5块),出具证明正面清单从9项调减至7项,负面清单确定为20项。深入开展督导21次,督促整改问题12个,清理村(社区)不规范标牌标识5952块。积极稳妥在全市试点开展村(社区)工作事项“三张清单”改革工作,并纳入全省“一县一试点”重点改革创新课题。
青岩镇山王庙村率先推行乡土味“农村物业”治理模式,把城市小区物业管理做法与当地村情实际有机结合,以公益性为主,探索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推行“红色农村物业队”,着力破解农村基础设施建、管、用等难题,成为2024年度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社情民意广征集
统筹指导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人民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的重要职能。认真落实党委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信访工作的工作机制,《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两周年之际,花溪区大力开展集中宣传,并执行县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加强与区信访局的工作衔接,支持全面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深化诉源治理,落实“三到一重”工作机制,抓实信访积案化解。全区信访工作形势同比呈“四下降一持续一稳定”特点,2024年花溪区信访积案化解率全市第一,信访事项人口万人发生率全市最低。
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党和政府倾听民声、集中民智、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指导,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迅速打开。全年共办理建议意见类信访事项202件,其他渠道收集办理群众意见建议4件,达到了“办好一件、化解一类、稳定一片”的正向效应,在群策群力中不断凝聚改革奋进的力量和智慧。
志愿服务暖人心
志愿服务品牌如一面面旗帜,暖遍花溪山山水水。花溪区围绕“一圈两场三改”、垃圾分类、农村“五治”等中心工作,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服务阵地作用,建成192个“树得起、反应快、作用好”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站),打造“暖蜂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站4个,组建志愿服务岗57个,服务覆盖超过4.3万人次,实现“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因地制宜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结合避暑季、国庆假期等时间节点,在8个A级旅游景区设置11个志愿服务站点,安排62名旅游志愿服务人员,提升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质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点点微光凝聚起志愿服务的星辰大海。2024年以来,全区725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22万名有时长注册志愿者、912名社会工作人才用热情与奉献,开展了3500余场次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超15万群众受益。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和市民生活,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线。
新的一年,花溪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改革、精准施策,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把具体工作清单化、项目化、数字化,进一步扩大社会工作影响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增光添彩,全力推动新时代花溪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