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如果眼睛无法看到世界,你是否还有勇气去探索明天?对于这个问题,济宁市盲人按摩医院盲人按摩师福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努力寻找到了一双让自己重新看到希望的“眼睛”,并让这双“眼睛”照亮自己、服务他人……
因先天视障,福英两岁时被遗弃;8岁进盲校,她从盲文开始学,推、拿、揉、滚、拔、按、擦重复上万次。在黑暗的世界里,福英从未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四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坚持,她用双手“推”出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路,更用行动证明:身体的残缺无法阻挡追梦的脚步,只要心怀希望,勇敢面对,每个人都能在逆境中绽放光彩。
逆境曙光:从遗弃盲女到盲校学子
上午10点,走进济宁市盲人按摩医院第一按摩室,福英一边轻声细语地与患者交流,一边捻动手指在患者的穴位上游走……单从她的状态看,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位视力障碍人士。
“福老师找点(穴位)很准,推拿完疼痛缓解了很多,现在除了一些特定的动作做起有困难外,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由于腰椎假性滑脱,54岁的钟女士接受过西医保守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于是,钟女士的同事介绍她到济宁市盲人按摩医院,指名要请福英为她治疗。连续做了5次按摩治疗后,钟女士对效果颇为满意。
“大家的信任推动我不断学习进步,也使我的治疗工作充满意义。”在工作间隙,福英讲述起自己的故事。她说,在成为一个盲人按摩师之前,自己的人生更像是一场大逆袭。
由于先天性没有视力,福英两岁时被家人遗弃,救助站的人员发现后将她送至市社会福利院,为她取名福英。1989年9月,8岁的福英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进入济宁盲校学习读书。“开学前夕,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们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句话深深烙印在福英的心中,也点燃了她对未来的希望。
1994年,13岁的福英顺利毕业,在亲人们的鼓励下,勤奋上进的她考入山东省特教中专,开始系统地学习推拿按摩。这成为了福英人生的转折点。
“有句话,失明但不能失志。”谈及在特教中专的日子,福英记忆犹新,“先接受基础学习,再研读理论,学习推拿按摩。”
从《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到实践中的推、拿、揉、滚、拔、按、擦,福英一招一式地反复模仿、练习,“全部生活就是白天学理论,晚上练手法,有时候手会僵硬地掰不过来,做梦都在找点位。”但她从未放弃,因为她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出路。渐渐地,她不仅掌握了推拿技能,还在实习时,帮助了许多饱受疼痛的患者。每当患者惊叹她的手法时,福英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仿佛重新看到了多彩的世界。
坚韧如芽:从学徒到按摩师的蜕变
从小学到中专的求学经历,不仅让福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让她明白:只要努力,盲人也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推拿讲究找准身体痛点,用对手法和力道,才能化淤顺气,血脉畅通。”在福英看来,失明就像是人生中的一个痛点,而学习推拿不仅帮自己化解了身体的不适,也打通了思想的“任督二脉”,找准了人生的方向,走出了曾经的至暗时刻,“时间会冲淡一切,要向前看”。
2001年,中专毕业的福英来到济宁市盲人按摩医院工作,成为了一名盲人按摩师。但经过实践,福英发现在临床工作中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且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这促使她产生继续学习的念头。2004年,在院领导的鼓励下,福英报考了泰山医学院针灸推拿专科的函授课程。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她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中医推拿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持续的勤学苦练使福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并获得了盲人主治医疗按摩师资格,但她并未满足于此。“作为一名医师,真正为患者着想,提高技术是根本。”福英说,随着时代变化,人们身体上的痛症也发生了变化,按摩师必须用新的理论技能指导业务工作,以此调整自己的技术重点。“比如上世纪90年代,腰肌劳损之类的患者占比较多,而到了现在,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肩颈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
为了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2016年福英再次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中医针灸推拿本科课程,系统地学习推拿、骨伤等中医特色疗法,之后经过不断参与临床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治疗之中,同年通过了中级盲人按摩师的职称评定。
家住济宁高新区的黄女士就是福英的一位10年的老顾客。她从事纹绣类工作,长期低头导致颈椎经常不舒服,后经朋友推荐来找福英进行推拿按摩。“这么多年,虽然每次开车过来都得半小时,我也只认准她。”黄女士说。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这句诗,正是福英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如今,44岁的福英,事业有成,婚姻美满,还有一对正在上高中的双胞胎儿子,日子过得平淡,却胜在踏实、幸福。被问及一路走来的信念时,福英温柔又坚定地说:“我想告诉更多身处黑暗中的人,真正的光明,其实就在你为他人照亮的那束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