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前,“两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破土而生,便如一粒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已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回望其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非凡历程,愈发能体会这一理念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大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稳步前行。今天的中国大地,沙尘暴日益减少,天空重现“生态蓝”;江河治理有力,昔日“臭水”又漾碧波;众多不毛之地也披上“绿色新装”,生动展现出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壮举的一个个伟大成果,全国一片生机盎然,万里河山分外妖娆。
“两山”理念不仅让浙江改变了模样,也让全国上下进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武汉黄陂为例,这个曾经面临生态与发展双重考验的武汉近郊区域,通过政策激励、精准培育、产业协同、转型升级等措施,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具体要求,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先进区。率先打响以保卫滠水河为主线的“生活污水治理”战役,建成数百处污水处理设施,让河流重返清澈;通过“拥抱蓝天”行动,织密秸秆禁烧监控网,让空气愈发清新。如今,黄陂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村)命名率显著提升,“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绿色已成为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更可贵的是,黄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依托田园风光打造23个木兰系列景区,培育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新业态,2024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带动36万人吃上“旅游饭”。从“护绿”到“用绿”再到“兴绿”,黄陂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如何实实在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不仅是中国的发展智慧,更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中国以负责任大国姿态,从“参与者”跃升为“引领者”。在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助力民众脱贫;在非洲大陆,“以竹代塑”倡议减少污染、创造财富;“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框架下,中国与多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携手前行……这些实践证明,绿色发展之路既能造福中国,也能惠及世界,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两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发展共识和行动指南。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中国大地上绿水青山正持续点亮金山银山,生动谱写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践“两山”理念,走好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灿(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
责编: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