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东莞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后,近日,配套政策《东莞市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发布,该政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着力打造智能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先进制造集聚区和集成应用引领区,推动东莞市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
该政策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推动设备更新、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平台载体、打造应用场景、引育人才奖励、加强金融支持七个措施支持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该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支持科技创新,最高资助5000万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东莞对创新联合体申报链条式集成攻关项目,国家级、省级、市级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智能机器人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对入围工信部“揭榜挂帅”的智能机器人企业项目等项目给予资助。
其中,东莞支持开展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对创新联合体申报链条式集成攻关项目最高资助3000万元。
对国家级、省级、市级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东莞分别按不超过研发仪器设备及软件投入40%、40%、20%给予一次性事后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分别为5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
此外,东莞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智能机器人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按不超过研发仪器设备及软件投入20%给予一次性事后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分别为 300万元、100万元。对入围工信部“揭榜挂帅”的智能机器人企业项目,东莞则给予一次性最高100万元奖励。
一套好标准是指引行动的“风向标”,标准化工作的水平,首先取决于标准本身的质量。因此,东莞智能机器人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市级地方标准,每项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3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资助;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每项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8万元、5万元、3万元资助。
推动设备更新,资助比例提高至18%
大规模设备更新加速落地,不仅拉动了投资增长、促进了产业发展,更在释放内需潜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创新提出,对智能机器人倍增企业符合条件的省、市级技术改造项目资助比例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3%,分别提高至不超过18%和13%。
另外,中央财政支持的智能机器人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对其核定设备购置额按一定资助比例进行补足。
培育优质企业,最高奖励300万
优质企业培育行动,是激发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对“链主”、单项冠军、“小巨人”、“新升规”智能机器人工业企业给予奖励。
其中,对获认定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智能机器人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3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智能机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200万元奖励(以上从高不重复享受市级奖补政策)。
对“新升规”智能机器人工业企业,东莞按“小升规”奖励政策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最高15万元奖励。
打造平台载体,单个项目累计最高资助1000万
按照《东莞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东莞计划在松山湖、大岭山、南城、谢岗、滨海湾、洪梅、虎门、寮步等地规划建设一批机器人主题产业园。通过打造一批高品质、快供给优质产业空间,吸引集聚国内外一流机器人企业,承载转化重大产业化项目。
“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提出,支持打造智能机器人重点产业园区,对经认定的省级、市级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
对现代化产业园内符合条件的智能机器人项目,东莞则按新建或扩建工业厂房实际投入不超过 5%比例给予资助,单个项目累计最高资助1000万元,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可申报其他专项资金。
此外,东莞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和镇属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对新招引的智能机器人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租金减免或租金下调等优惠。
打造应用场景,最高奖励500万元
近年来,随着机器换人、数字化转型,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吹来,智能机器人也在东莞海量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
为此,东莞鼓励建设机器人应用示范工厂,对认定为市级智能工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奖励;对市级智能车间项目,按不超过项目设备、软件和技术投入总额的 25%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200万元。
此外,东莞正积极编制市智能机器人首台(套)技术装备目录,对符合目录的项目予以事后奖励,最高奖励500万元。
引育人才奖励,给予子女入学等保障
为了真正留住人才,让人口“留量”变“红利”,政府通过各种举措“夯基垒台”。
“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申报东莞相应人才引进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加强金融支持,每家企业每年贴息最高500万元
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
“东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提出,市属国企联合头部创投机构,加大机器人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力度,精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重大项目和高端创新资源。
此外,东莞计划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企业融资支持,优先将符合条件的智能机器人企业纳入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白名单。
对全市规上智能机器人工业企业获得银行新发放的设备更新类贷款,东莞给予贴息1个百分点,每家企业每年贴息最高500万元,且不超过企业实际发生利息。
南方+记者 叶永茵
【作者】 叶永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