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链为基础、创新链为引领、资金链为保障、人才链为支撑,纵深推进“四链融合”。以全市50条细分产业链条为指导,构建石油化工、石雕、食品、纺织鞋服、化工新材料等县域重点产业链,力争到2027年,打造1个超千亿产业集群(石油化工)、1个超300亿产业集群(石雕)、2个超百亿产业集群(食品、“校服+箱包”)。
以产业链强基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石化支柱产业。2024年,我县石油化工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占全县一半以上,依托中化泉州石化的“链主”带动作用,已构建乙烯、丙烯等10条产业链,开工建设安迪苏蛋氨酸、热电联产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增投产聚醚多元醇、香江石化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力争建设高端石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新高地。二是转型升级石雕特色产业。惠安石雕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世界石雕之都”美誉,产业发展致力于智能升级与设备革新,引进库卡设备实现机器代工、推动石雕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建设1276亩雕艺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导石雕企业“出村入园”,配套雕刻机械、创意设计等产业,打造绿色标杆园区。三是品牌赋能校服优势产业。惠安校服产销规模占全国市场份额近1/3,全国每3件校服,就有1件来自“惠安制造”,立足“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的金字招牌,构建从“一滴油到一匹布”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校服产业产值新突破,从“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到“中国校园服饰供应链集散中心”升级,做强惠安校服品牌优势。四是集群发展食品传统产业。惠安县素有“食品工业强县”之美誉,集聚以达利食品集团、回头客、富邦食品等为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成功申报崇武鱼卷、小岞虾仁等5项食品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地标+标准+品牌”联动机制。近三年,惠安食品产业集群产值以平均增长率超10%速度,实现年产值百亿元突破,2025年惠安烘焙食品产业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以创新链赋能为驱动,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一是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广“数字+”场景应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组织华实橡塑、回头客食品等企业申报泉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试点企业,首批申报20家,入选9家。引导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中仑高性能聚酰胺材料、中化EVA扩能项目等省级重点技改项目24个。二是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依托中化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中化泉州攻关低碳炼化技术,创建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示范标杆。深化海丝数字校园服饰产业研究院与东华大学合作,研发智能校服、环保面料。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扩大研发设计水平,力争全县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三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方向,招商落地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力争达利食品集团功能性饮料、南王公司环保型纸袋新增纳入战新产品目录,推动全县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100家。
以资金链活血为保障,优化全周期金融服务
一是产业基金赋能增效。坚持“抓营商环境就是抓未来”,打造“要简单、来惠安”营商环境品牌,帮助企业降成本、解难题,累计签约参投基金6支,参投规模超260亿元,为项目落地注入金融活水。二是搭建平台产融对接。组织开展政银企融资需求对接会,搭建银企沟通对接平台,今年以来累计推动行业授信、园区授信等合作签约超110亿元。启动农信骑手金融服务队“1+N”链易贷模式,打造专业化骑手金融服务队,精准对接服务县域产业链。三是强化服务护航企业。开展上市筹备企业“一对一”服务,对接裕忠新材料、琦峰科技、科盛智能等潜力企业,提供最新资本市场政策和企业上市板块的建议。成立推动匹克(中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专班,全面统筹协调匹克(中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帮助县域产业链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以人才链聚力为支撑,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
一是产教融合精细育才。依托云扬、传诚等县域职业院校,聚焦县域产业链发展所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与学科设置;同时,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加强合作,强化定向培养,“订单式”输送人才,系统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二是持续深耕精准引才。深耕人才“港湾计划”“涌泉”行动,举办“鸿鹄归来”“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不断完善“引育用留储”全链条人才生态,推动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400人、高技能人才600人以上,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惠就业1200人以上。三是招才引智精心用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依托“博士菁英汇”等平台,引进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博士团队和人才资源,给予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一揽子”支持,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价值,实现“智力流动”。
来源:惠安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