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在奋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威宁自治县猴场镇群发社区坚持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百姓富裕、活力迸发的乡村振兴之路。
群发社区党参种植基地
晨光初现,山坳间的党参种植基地已是一片繁忙。犁地、开沟、放苗、覆土,务工的村民嘴里唠着家常,手上的伙计却没落下,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大家放党参苗的时候要留一点间距,不能放太密了。”这是技术员邓昌友近段时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2月底开始种植党参后,邓昌友就一直在基地承担着技术指导的重任。
务工群众在种植党参
群发社区四周群山环绕,全社区现有耕地面积92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9亩,社区居民一直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和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怎么才能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种出高产的经济作物?实践出真知。2024年,群发社区党支部书记余安碧带着社区班子到海拉镇考察党参种植后,带头在群发社区试种了30亩党参。
工群众在放置党参苗
“种下去心里一直没底,又期待又后怕,成功了皆大欢喜,万一失败了,如何面对群众。”余安碧说,发展种植业最关键的是要有技术保障,找到发展的关键点,她便邀请老朋友邓昌友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种植。功夫不负有心人。
去年,30亩党参喜获丰收,卖了20多万元,余安碧长舒了一口气,居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今年,群发社区党参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采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帮助当地群众趟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种植现场
“我们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向居民流转土地,居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余安碧说,涉及农户40户左右,全年能带动当地群众务工2000余人次。
“现在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梦想,真的很方便。”社区居民胡德美说,往年她都是外出务工,威宁县城算是近一点的务工地,但更多时候是跨省务工。今年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家庭,生活很有奔头。
产业振兴蹄疾步稳。今年,群发社区在种植100亩党参的基础上,同步规划种植烤烟200亩、魔芋30亩。“如果今年效益好,明年我们打算把党参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余安碧的蓝图里,党建引领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