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着笔墨,红色沂蒙绘新篇。在革命老区沂蒙,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已经耕耘了近五年。来到临沂,东高庄红色文旅展演感人至深,坡石桥村综合应急救援服务站装备先进,卢官庄合作社的耕作机械让人大开眼界,试验区成果展示生动精彩,都给《金融时报》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图为临沂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展示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工作人员介绍改革创新情况,集中展示试验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特色产业发展、信用体系建设以及绿色金融等成果,金融服务乡村规划、沂蒙金融超市、田园综合体等内容丰富生动。
↑↑↑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派驻临沭县蛟龙镇坡石桥村第一书记邢凯,介绍村庄发展情况。在第一书记的助力下,坡石桥村深耕6个高标准农业大棚,开展“菌果菜”轮作种植,对接临沭县华诚连锁超市开展订单式种植,2024年带动户均增收1500元。该村还建成了孝善食堂、综合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站、“金融为民”志愿服务站等8个公益项目。
↑↑↑
图为临沭县青云镇卢官庄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合作社从2022年与临沭金丰公社开展“双社联合”合作,村集体整合土地,金丰公社进行耕种管收,实现了规模化耕作。工商银行临沭支行创新推出“双社联合贷”,对合作社进行信贷支持。
↑↑↑
图为沂水县保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保杰介绍韭菜种植情况。在沂水农商银行信贷支持下,合作社采用韭菜、芋头、土豆轮种技术,提高了亩产效益。合作社通过了绿色认证商标,稳定供应青岛等地市场,实现年净收入120余万元。
↑↑↑
图为临沭县青云镇“沂蒙好栗”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片区涵盖10个行政村、2.9万人,拥有“金滩栗海”2万余亩板栗园,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延伸产业链,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300余户农户加工文创产品。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 李文龙 赵小亮
通讯员:梁雨舟
编辑:段嘉希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