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在非洲援建了坦赞铁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穿越莽莽草原、崇山峻岭、河谷盆地、丛林沼泽的铁路记录下了岁月的痕迹,仍在为沿线地区的居民出行提供方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位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西郊的中国专家公墓,安葬着在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中殉职的70位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其中有51位为修建坦赞铁路和坦赞铁路技术合作而牺牲。清明时节,有不少人专程来到这里凭吊逝者,专家公墓的工作人员们在这里擦拭墓碑,修剪花草,共同缅怀为中坦乃至中非友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中方建设者。
中国专家公墓维护管理者罗纳德:想到这些为坦中关系发展付出宝贵生命的烈士,我感觉到重担在肩。作为下一代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承坦赞铁路精神。坦桑尼亚和中国、非洲和中国是全天候的朋友,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人也可以继续赓续传统友谊。
坦赞铁路全长约1860公里,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铁路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当时在艰苦的条件下,中方建设者同坦赞两国建设者一起,将铁路工程建设一步步向前推进。
坦中友好协会秘书长约瑟夫·卡哈马:坦赞铁路十分重要,我们清楚地记得,今年是坦赞铁路建成50周年。施工过程中,不少中国专家和技术工人牺牲,最年轻的只有22岁。坦桑尼亚、赞比亚也有工人牺牲。坦赞铁路是我们三国友谊的丰碑,也是坦中两国深厚友谊的见证。
坦赞铁路建成后,成为把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连接在一起的主要交通干线。如今,一些坦赞铁路建设时期的历史照片和老物件被保留了下来。
中国土木东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磊:坦赞铁路作为中非友谊的重要象征,沿途保留了许多承载历史记忆的中国元素,比如铁轨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制”标记、具有中国特色的达累斯萨拉姆火车站建筑、中国制造的机车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印记,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直观感受到中非之间的特殊情感纽带。
中国政府不仅援建了坦赞铁路,还为赞比亚青年提供了去中国留学深造的机会,回国后他们把从中国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到坦赞铁路的工作中,并把从中国学成的知识技术传授给更多从业人员。
前坦赞铁路维护工程师马修·菲里:我曾赴华留学,抵达中国后便在土木工程系专修铁道工程。我从基础学起,一直到后来系统学习了铁路的设计与施工。学成回国后,我在坦赞铁路局工作,专业能力立即获得了认可。我把在中国所学的知识技能都运用到坦赞铁路的工作中,还被委任培训其他工程人员。
如今,坦赞铁路达累斯萨拉姆车站站台,依旧熙熙攘攘。在许多乘客看来,乘坐火车既方便实惠,又准时安全。
坦桑尼亚乘客:坐火车的好处之一是我们可以可靠地安排时间,准时到达。火车也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它是一种安全的交通工具,对我们的孩子有很大帮助。
在位于赞比亚的坦赞铁路新卡皮里姆波希火车站,记者见到一些商贩和搬运工人正在装卸西红柿、大米等货物,他们十分感激坦赞铁路为自己节约了运输成本、提供了交通便利,让他们可以将生意从本地扩展到其他地区,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赞比亚商人玛丽·纳尔万巴:我经营的是卖米的生意,坦赞铁路可以确保我们以低廉的成本来运输货物,因为公路运输的成本会很高。
坦赞铁路赞比亚地区商务总监塞缪尔·肖洛贝拉表示,坦赞铁路投入运营以来为坦赞两国乃至南部非洲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塞缪尔·肖洛贝拉:坦赞铁路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区域一体化进程,更带动了铁路沿线站点间的商贸往来。坦赞铁路的建设运营为铁路沿线,特别是公路交通不便地区创造了就业机会。此外,通过提供经济实惠的运输服务,坦赞铁路也为当地居民获取医疗资源和其他公共服务以及商贸往来提供了交通便利。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为重新激活坦赞铁路达成共识。塞缪尔·肖洛贝拉表示,目前坦赞铁路的基础设施和技术需要进一步升级改造,期待重新激活后的坦赞铁路为南部非洲的经贸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和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