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对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作出吊销《文物拍卖许可证》的行政处罚,这是全国首例针对文物拍卖企业非法交易行为作出的吊销许可证案例。该案首创“反向刑行衔接”闭环机制,实现了文物领域跨省线索移送“零突破”,推动构建起文物执法“全国一盘棋”格局,为守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2025年4月,接相关部门通报线索后,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迅速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在多部门协同指导下,联合河南省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展开深入调查。经查实,北京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间,利用网络平台组织虚假拍卖、伪造交易记录,非法倒卖战国至元代珍贵文物,涉及非法交易战国四山纹镜(二级文物)、汉代四乳四神纹镜(三级文物)、唐代十二生肖八卦镜(三级文物)、元代宝相花镜(三级文物)等国家禁止买卖的珍贵文物。鉴于其违法行为情节特别严重,严重破坏文物市场秩序,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2025年6月27日作出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决定,7月23日北京市文物局对该公司文物拍卖许可证予以公告注销。
此案作为文物行政执法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展现出多项突破性意义。首创“反向刑行衔接”机制,打破传统单向移送模式,在刑事案件判决后依法启动行政处罚程序,通过京豫两地跨部门协作,打通“行刑双向联动”通道,为解决执法痛点提供了实践范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