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姑苏文人沈复于瓦灶绳床间提笔写就《浮生六记》,将布衣夫妻的日常烟火酿成传世情书;百年后,这部“中国最美情书”乘昆剧之翼,于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中翩然复苏。5月1日晚间起,作为国内首部沉浸式戏曲创新之作,园林版昆剧《浮生六记》再次以苏州沧浪亭的亭台水榭为天然舞台,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时空、走进文学殿堂,在月影兰香间重温沈复与妻子芸娘“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江南爱情画卷。
当昆曲的婉转水磨腔,漫过沧浪亭的曲径回廊,让这座千年园林蝶变为立体诗笺。观众无需正襟危坐于剧场,而是随演员步履流转于园林深处,漫步于艺术长廊。作为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重点剧目,园林版昆剧《浮生六记》自2018年七夕首演以来持续引发热潮,从传统剧场舞台“一桌二椅”“唱念做打”的模式出发,以“文学+实景”的创新架构打破艺术边界,让艺术瑰宝与江南胜景实现跨界对话,已成为姑苏文旅融合的典范案例。
“沧浪亭就像是为这出戏定做的一个舞台,在这出戏中,沈复和芸娘便是在沧浪亭中走过一生的。”编剧周眠表示。作为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集古、静、雅、朴于一身,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拜访,北宋欧阳修更是提笔写下“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清乾隆年间,沈复曾居于苏州沧浪亭畔,在《浮生六记》里有一段描写他于中秋佳节携家人去沧浪亭“走月亮”的情景,这也是芸娘所忆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行至面水轩,但闻“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的吟唱随波荡漾;驻足假山畔,芸娘巧手烹茶的袅袅烟痕氤氲成画……园林版昆剧《浮生六记》在亭台水榭间全景式展现苏式生活的诗意与烟火气。观众可随演员移步换景,在江南的月影廊檐下感受沈复夫妇二十三载相濡以沫的质朴浪漫,在虚实交织中体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姑苏美学盛宴,苏式生活的诗意与烟火在虚实交错中浑然一体。
据悉,此次复排的园林版昆剧《浮生六记》由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集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出品、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出。作为昆曲发源地专业院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坚持古老的传统样式,纯正的昆剧风貌,继“传”字辈之后,相继培养“继、承、弘、扬、振”五代苏州昆剧人。园林版昆剧《浮生六记》由苏州昆剧院“扬”字辈国家一级演员沈国芳领衔主演,携“振”字辈青年演员以当代视角重绎经典。“沧浪亭本身就是沈复时代的生活场域,当观众在园林中与角色同频呼吸,文学经典便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的文化记忆。”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工作人员表示。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