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香约庆阳·包容天下”2025全国百家媒体和网络名人庆阳行走进华池县城壕镇城壕村。这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窗口,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生动铺展,吸引着探访者的目光。
城壕村的蝶变,始于清晰的党建引领路径。该村以“党委统筹、支部主抓、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凝聚合力,在整体擘画中悉心守护田园肌理、乡土元素与传统文脉。通过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拆旧排危、环境提升等工程,并深入挖掘传承模范精神,成功构建了以“一馆一站四区”为核心的旅游研学体系。
漫步村中,“543”风貌改造与农家乐升级、庭院经济发展巧妙融合。一条精心设计的观光步道,串联起鲜食玉米与杂粮加工厂、生机勃勃的农家菜园、飘香的农家乐、承载乡愁的文化墙、守护农业“芯片”的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最终抵达展现农耕文明的“五谷园”。洁净、文明、有序、和谐的新风扑面而来。
产业兴则乡村兴。立足本地五谷杂粮资源优势,城壕村成功引进食禾门杂粮加工厂和鲜食玉米加工厂。企业以自身为核心建立种植基地,并倾力打造“食禾门”“陇农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出玉米面(碴)、贵妃玉米豆、杂粮粥粉等一系列优质农特产品。
创新“工厂+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有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规模种植小杂粮1万亩、白瓜子1.2万亩、鲜食玉米0.5万亩。产业融合的成效实实在在:每年为4个村集体带来21.25万元的保底分红;村集体自主经营增收2万元;3个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通过全程托管模式,吸纳务工1500余人次,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村里建成一处集展示、销售、研学于一体的文化体验馆,汇集农土特产、民间工艺品等;还设立了一处农特色健康食品消费中心,推动形成“种植-加工-购销-体验-娱乐”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农耕文明的传承在这里有了生动载体。利用原城壕良种场21间旧房改造而成的“五谷园”,内设农耕文化记忆馆、农耕历史再现馆、现代农业展示馆,通过历史展现、科普教育与沉浸式体验,让古老的农耕智慧焕发新生,为“农文旅”融合注入深厚文化动能。
守护农业“芯片”的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是另一亮点。基地包含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区和本土种质资源保护区,共引进玉米、高粱、谷子等12类农作物301个新品种,种植450亩;同时收集本土优质农作物16类67个品种,种植50亩。通过“外引内提、优势互补”,筛选出最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筑牢种业安全根基,也为农耕文明种植体验游和观光游提供了独特资源。
如今的城壕村,“农文旅”融合的魅力日益彰显,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更能深入了解丰富的农耕文化,品尝地道农产品,体验感十足。”来自“吟游甘肃”的网络名人李娟平赞叹道。
数据印证着融合发展的活力。2024年,城壕村累计接待研学团队及游客超6000人次。村里积极培育20名本土主播,引导农民拥抱新业态——做新农人、用新农具(直播设备)、干新农活(直播带货),让网红达人成为新农民。一个集“生产基地+旅游研学+观光体验”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已然成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丹灵发自甘肃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