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 秦毅 文/图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区南部的雁塔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是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大区,因拥有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大雁塔而得名。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雁塔区从空间重塑、场景激活、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突破,构建“空间—人”深度互动的文化共同体,激发群众参与活力,将“空间与人的互动”转化为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重要动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雁塔经验”。
雁塔区在商场里场景化呈现扎染之美
空间重塑,
从文化容器到交互场域
在位于雁塔区205所社区服务中心的城市书房,时常举办名为“知行合一”的阅读分享活动,几位阅读达人依次上台分享自己对心仪图书的感悟;此外,还有钢琴教学、拉丁舞教学和小型文艺汇演。这里已成为居民乐享文化生活的首选之地。
自2023年获得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资格以来,为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雁塔区提出了“城市书房+”文化建设新战略,以城市书房建设为载体,以小而美的空间为阵地,丰富文化服务供给,为“书香雁塔”建设注入活力。目前,已经建成了雁塔区M3电影城堡城市书房、爵乐府大酒店城市书房、石羊农庄城市书房、交通银行城市书房等11处,年均举办活动500余场,参与人次超过10万,充分展现出“让阅读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城市血脉”的文化力量。
“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城市书房不限于单纯的阅读分享,还融入了‘+非遗’‘+小剧场’等功能,将互动活动引入群众生活,激发更多可能性。”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化科负责人说。西安市民赵女士感叹:“书房不仅是读书的地方,更是遇见艺术、结交朋友的‘城市客厅’。”
在雁塔区,多元空间因文化的注入而焕发新生。比如,大雁塔街道将闲置锅炉房改造为“邻里客厅”,保留工业遗迹肌理的墙面,与智能交互屏形成时空对话;等驾坡司法小区将地下防空设施开发成“记忆剧场”,老照片、老物件与沉浸式话剧碰撞出历史回响。
“我们秉持‘空间即服务’的理念,致力于打破传统公共空间的功能边界,构建起全龄友好、多元融合的文化场景,让新型文化空间成为凝聚人心的情感纽带。”西安市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虹说。
场景激活,
让群众成为活动“主理人”
精彩的“人机诗战”,AI“华七”与29名选手展开激烈比拼;“抽韵赋诗”高度还原盛唐科考场景……近日,“长安有诗 文明有你”第三届大雁塔邻里节之乐游原诗会在青龙寺遗址公园举办。近年来,雁塔区大雁塔街道通过举办邻里节,以诗会友促进邻里和谐,以文润心提升社区凝聚力,吸引了驻社区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参与其中,系列活动构建起“情感—服务—治理”的三重场景,让群众成为活动“主理人”。
“邻里节充分挖掘社区达人、民间艺人等资源,组建了各类文体团队93支,涌现出科大社区舞动快乐队、八一社区太极拳、经九南路社区军嫂艺术团等优秀团队,每年开展活动1200余场,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柔性治理助力社区建设。”大雁塔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居民李阿姨说,自己从观众变主角,真正感受到了被需要的价值。
本着“场景为人服务”的宗旨,雁塔区强调通过场景化设计激活文化参与的内生动力。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等活动中,雁塔区文化馆、雁塔区非遗保护中心突出场景氛围营造,手持唐流彩扇翩翩起舞的国风舞者、身穿特色扎染服饰的礼服模特,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不自觉地被吸引到传承人身边,实现了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机制创新,
培育文化服务新生态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空间供给,更是权利赋予,空间与人的深度互动,离不开系统化的机制创新。近年来,雁塔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和《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项考核办法》等文件,并将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列入区级预算,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机制和资金保障。
围绕辖区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雁塔区通过空间可达性、活动包容性、参与便捷性的系统设计,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的同时,不断完善参与机制,培育良好生态。近年来,全区组织开展了群众才艺大赛、红五月音乐会、广场舞大赛等大型群文活动,以及“雁塔读书月”“图书漂流瓶”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用“有趣、有用、有温度”的活动激发深层认同,确保各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都能畅享文化权益。
“2024年,我们共举办30余场公益培训,包括汉服文化传承、丝路文明体验等主题;开展‘小灯塔’亲子绘本阅读活动、“读书的力量”公益讲座等线上线下活动1500余场次,参加人数近14万。雁塔区文化馆还成功孵化了雁之翼文化志愿服务队,进一步提升了雁塔区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传递了爱心与正能量。”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杨虹表示,将充分利用雁塔区位优势显著、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商业文化基础雄厚等特点,以“两馆一中心”为重点、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运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活力,致力于在2025年建成体现雁塔品质、彰显雁塔特色和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雁塔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文化旅游核心目的地、世界一流隋唐文化旅游首选地、国内知名文旅体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