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春天里,“打野”又火了。“打野”是对“挖野菜”的一种新称呼。随着“打野”潮流的兴起,成都彭州山区也遭受了不少不文明“打野”、“强盗式”打野的问题。
春笋被挖
比如鲜嫩的鱼腥草,由于暴力采摘被成片的连根拔起;刚冒头的春笋被“掘地三尺”地挖出来;采摘过程不考虑可持续性,采摘量远远超过需求量;在“打野”过程中随地丢垃圾,现场变成垃圾堆;种种不文明的“打野”行为,逐渐显露出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现状,这种情况为彭州山区群众和山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4月13日,记者从成都彭州公安获悉了多起跟“打野”有关的案件。
2025年3月23日,市民何先生与朋友在白鹿镇思文场社区挖折耳根,采摘过程中使用铁锹等工具野蛮挖掘,并将附近林地种植的大片黄连踩踏,造成了严重破坏,后被该林地所有人张某发现,双方发生争吵后报警。经民警现场核实,何先生与朋友“打野”的林地由村民张某承包,经民警调解后,何先生与朋友赔偿了村民张某的损失。
铁锹挖掘
2025年4月4日,游客余先生带着家人小孩到小鱼洞社区“打野”,看到一片竹林里有“野生”的竹笋,于是和家人兴高采烈开始“打野”,随后被村民谢某拦住,因为余先生所谓的“打野”,实际上是村民谢某自家地里的竹笋,并且采摘过程造成村民土地大面积被损毁,因此双方发生纠纷并报警,后经派出所调解,余先生向村民谢某赔偿了相关损失。
2025年4月10日晚8时许,通济派出所接119转警,称通济凤坪村山上一女子摘野菜时跌落山谷需救援。民警迅速出警,联合消防队员进山搜救。经2个多小时搜寻,最终在凤坪山悬崖旁找到跌落的甘女士并带其下山。现场等待的医护人员为甘女士初步处理伤口后,送往彭州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据悉,甘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登山“打野”视频,当日从龙泉驿区独自驱车到彭州山区,却在夜间迷路跌落。
医护人员处理伤口
警方提醒,野蛮挖掘、采摘,会破坏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涸泽而渔”的“打野”方式极大破坏了植物生长的可持续性。另外,彭州市山区有大面积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内“打野”属于违法行为,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此外,彭州山区珍稀植物众多,即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采摘或破坏,也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后果不堪设想。
公安提醒,文明“打野”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不文明的“打野”行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让我们失去宝贵的自然资源,出门“打野”前一定要提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场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文明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