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踏入姑苏,古韵与新潮激烈碰撞,蓬勃气息扑面而来。时代奔涌向前,在这浪潮中,每位奋斗者都是主角。传统行业者凭借深厚底蕴坚守传承,新兴领域者依靠创新活力开拓进取,“早安・姑苏” 系列《三百六十行》聚焦姑苏各行各业,呈现姑苏新时代的熠熠华光。
《梦回水乡》
我是一名玉石雕刻师,也是苏州玉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砂砣摩挲着和田玉凝固的年轮,那是来自昆仑山万年深藏的光阴,子料在透进窗棂的晨光里苏醒出温润莹泽。金刚砂混着玉屑在灯下扬起轻尘,机器规律的嗡鸣声是最令我安心熨帖的声音。
玉雕创作,若可一言以蔽之,便是将美玉进行“切、磋、琢、磨”的过程。雕玉的第一步就需要仔细“读玉”,每块子料都要端详半宿,行话叫“问料”。举着手电筒转看玉料,顺着玉料天然的结构和俏色构思雕刻式样,既要保留天工造物的独特肌理,又要赋予人文雕琢的艺术美感。没有头绪也是常有的事,若有灵感瞬间迸发,足能让自己乐上好几天。
工作室里存放着多年来收集的太湖石器,良渚玉钺的刃线弧度、崧泽石犁的磨制方向,都是最好的老师。制作《望天吼》作品时,我在造型、纹饰和雕刻工艺方面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着重强调了怒目圆睁、铁嘴利牙、弯背收腹、健爪抓地等方面的描绘,再结合“实”和“镂”的雕法,使得雕件手感与美感并存。“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痕都斯坦薄胎工艺难度极高,在《梦回水乡》作品上,我用该技法淡化了青海青玉的闷暗之感,使其周身莹薄透亮,又选取了童年记忆里的水桶、拱桥和爬山虎雕于其上,方寸之间,仿佛依稀可见姑苏梦里的少年郎。
我的玉雕工作室栖于十全街,临河木窗框住半城烟火。门外一面市声如织,一面不时淌过吴侬软语的涟漪。美玉自纷繁市声中脱胎,恰似江南风骨,既容得下人间鼎沸,又守得住璞石本真。
——蒋喜
姑苏发布出品
来源丨区委宣传部 江玲 双塔街道
图片来源丨中国非遗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
编辑丨江玲
点亮+! 马上分享小伙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