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成功发射!一文看懂我国商业航天“含新量”+“含金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14:48:00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8月26日3点0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进行全流程优化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长征八号甲火箭是我国针对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自今年2月首飞以来,这是它今年执行的第三发任务,表明长征八号甲火箭已经具备执行多任务并行的高密度发射能力。

长征八号甲是长征八号火箭的“升级版”,它沿用了长征八号火箭的一级火箭和助推器,二级升级为更粗更强的箭体,具备太阳同步轨道7吨级的运载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宋征宇称:“作为一款新火箭,它首飞发射的就是正式的业务星,而且在首飞的这一年内就投入了高密度发射,这在国际航天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长征八号甲火箭研制团队不断优化发射流程,目前已经可以实现脉动式的总装、测试、发射全流程。在位于发射场旁边的总装测试厂房中,下一发火箭已经以最接近发射的状态完成了总装测试,可以实现出厂即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长征八号甲再出征 实现多项技术创新

长征八号甲火箭在执行此次任务过程中实现了包括全流程自动化、起飞主动漂移控制、过冷液氧加注等多项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发射效率和飞行稳定性,还增强了其对多种任务的适应能力。

商业航天的高密度发射需求,对火箭测试、发射以及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效率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为了高效实施发射,长征八号甲火箭团队以“全流程自动化”为突破口,重构了火箭发射的操作逻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孙海峰称:“传统的发射模式里存在很多手动操作环节,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很多的操作需要人工去完成、去确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一发下决心要把手动操作向自动化操作去转变,只要流程设置对了,它都会正确地执行,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压力,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门槛。”

孙海峰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箭发射的安全性,火箭团队首创了“起飞主动漂移控制”技术,使火箭发射时平稳向远离塔架方向漂移,消除碰撞隐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孙海峰称:“我们发挥控制系统的优势,通过算法使火箭起飞之后朝着远离塔下的方向去飞,从而降低撞塔的风险。我们要经过大量的仿真计算,从而保证即使有一定的偏差的情况下,火箭还能够顺利出塔。”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火箭发射流程,长征八号甲火箭还应用了“过冷液氧加注”等新技术,并使用锂离子电池全面替代传统锌银电池,火箭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专属发射工位 保障实施高密度发射

长征八号甲火箭未来大部分任务都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一号工位来完成。这个工位是长征八号系列火箭的专属发射工位,有助于实现火箭的高密度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王婧超称:“我们国家西昌、文昌、酒泉、太原这几大主力发射场,每年的任务量安排得都非常饱满,而发射卫星互联网星座的任务对火箭的需求量又非常大。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在文昌拥有了自己的专用发射工位以及专有的总装测试厂房。”

为了满足高密度的发射任务,长征八号系列火箭的专属发射工位——海南商发一号工位采用了改进型“三垂”测发模式,并具备“7天发射、7天恢复”的能力,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发射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刘聪聪称:“我们进行了一次射后恢复的实际操作,确实将射后恢复的周期控制在7天之内。通过任务验证,真实的工位受损率在5%以内,基本上符合预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