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电力气象研究取得新成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0:09:00    

【来源:中国电力报】

四川建成高原电力覆冰观测体系 筑牢电网安全屏障

近日,四川省科技厅正式批复设立二郎山高原过渡带电力设施覆冰与安全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一由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联合建设的科研平台,扎根川藏高原气候过渡带核心区,以24年持续观测积累和科技创新,为我国西南地区电网抗冰防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标志着我国电力气象研究迈上新台阶。

四川二郎山电力通道

扎根雪域高原 构建立体观测网络

该野外站位于甘孜州泸定县海拔3000米的二郎山脉,是我国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高海拔覆冰观测站之一。主站内布设有地面气象观测场、10米高“L”型高雨凇塔、25米长“I”型雨凇塔、覆冰自动观测仪、超声波雪深探测仪等覆冰气象观测设备;同时,在周边不同海拔及微地形微气象特征突出位置延伸建设8个观冰点,形成“一站多点”的站点联动式区域立体多维覆冰观测体系。这里年平均覆冰过程超30次,最大覆冰厚度近90毫米,雨凇、雾凇、混合凇等各种覆冰类型俱全,每年覆冰期长达3个月,堪称“天然覆冰实验室”,为捕捉西南高海拔地区覆冰现象、揭示成冰规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一手数据。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对线路覆冰进行取样实验

科技破冰护航重大工程

依托二郎山野外站过去24年的海量观测数据,科研团队揭示了川西高原覆冰厚度梯度变化规律,提出了导线标准冰厚高度换算公式;创新构建了多冰区条件下导线标准冰厚线径换算理论,提出不同覆冰条件下满足杆塔不平衡张力要求的线路档距、高差、耐张段长度等条件的限值量化指标,实现重冰区输电线路覆冰精细化设计。系列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等“西电东送”重要输电工程的设计建设,并经受住了2023年极端冰冻灾害的考验。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观测站负责人李晋强调,“我们正着力构建‘气象观测-数值模拟-风险评估-设计优化-工程应用’的全链条技术体系,重点突破高海拔山区气象观测模拟、致灾规律反演、工程设计应用等技术难题,构建‘气象风险科学量化、设计参数严谨可靠、防控措施安全有效、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的电网工程抗冰技术体系,支撑川藏地区清洁能源外送,保障国家电力能源安全。”

构建全链条技术体系 服务民生经济

当前,该野外观测站正聚焦川藏高原过渡带典型气候特征、大气近地层内覆冰厚度梯度变化规律、西南山区特重冰区覆冰形成机理及微物理特征等难题,联合国内电力和气象领域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加速建设覆盖“基础观测-试验研究-仿真模拟-设计应用”全链条的高等级电力气象创新平台,填补电力工程气象参数国际标准空白。同时,该观测站也将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和观测设施开放服务,为区域内公路、铁路及新能源设施等重大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升工程抗灾设防等级;补充完善偏远山区气象监测体系,提升高原复杂地区暴雪、冰冻等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为农牧林业生产调度等民生经济活动提供决策支撑。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这座矗立于雪域之巅的“冰峰哨所”,正用科技之力解码自然密码,筑牢能源命脉的安全屏障,生动诠释着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作者:田蔚光 马晓倩

编辑:刘卓

校对:孔欣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