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晨(大连理工大学)
举牌本是参与者手持一张照片或者写有祝福语的牌子,拍成图片或视频与网友互动的一种网络行为。在部分社交媒体平台,却有一些人借助举牌的形式,买卖淫秽色情图片和视频,形成了一个由举牌者、代理和买家组成的利益链条……甚至有不少未成年人参与其中。在一些涉黄举牌聊天群中,记者注意到有些参与者明显是十三四岁的未成年人!(4月5日 央视新闻)
以看似无害的“举牌互动”为幌子,背后实则暗藏色情交易的暗号。令人痛心的是,不少未成年人被卷入其中。这些本应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在网络上沦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这条黑色产业链的运行模式已相当成熟:买家提出特殊要求,代理负责引流和接单,举牌者按需求拍摄内容,交易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买家躲在虚拟身份背后消费这些非法内容。交易过程隐蔽且高效,通常借助加密聊天群或小众社交平台完成。
一些代理专门瞄准未成年人群体,利用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对金钱的懵懂渴望,以及认知上的偏差,诱使他们拍摄擦边视频,让这些孩子一步步陷入难以回头的深渊。在曝光的聊天群中,十三四岁未成年人的参与,尤其刺痛公众的神经。他们既是受害者,又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成为色情交易链条的一环。这些孩子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所认为能满足他人特殊需求的一次“举手之劳”,可能会成为在互联网上无法抹去的污点。
社交媒体平台在这一乱象中难辞其咎。尽管绝大多数平台早已推出未成年人模式,但该模式需用户自主选择开启,且设置方式隐蔽,平台又不能精准识别未成年人身份,导致第一道防线轻易被突破。即便平台在接到举报后对涉黄内容进行处理,但变换关键词后,涉黄引流内容依旧存在,这种算法缺陷为色情交易大开方便之门。
治理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色情活动需多措并举,持之以恒。平台要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升级内容审核机制,利用AI识别等技术手段主动筛查可疑内容,优化算法推荐机制;法律应加大震慑力度,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色情产业链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引诱未成年人参与的行为从重处罚;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引导则更为关键,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法治教育和性教育,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不可触碰,遇到诱导时知道如何求助。
一块简单的牌子,竟从传递祝福沦为色情交易的载体,已然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红线,绝不可饶恕。唯有各方形成合力,方能斩断“举牌”背后的色情暗流,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色情产业链的侵害,守护清朗的网络空间。每一个孩子都值得在阳光下自由奔跑,而不是在阴暗的角落被明码标价。让我们携手构筑起坚实的防护网,还青少年一片清朗的网络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