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接待室里,气氛格外温暖。一面写着 “倾心竭力解民情,秉公执法为民忧” 的锦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背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欠薪执行“闪电战”。
内部交叉提效率
抽丝剥茧寻线索
事情要从上海某工贸公司拖欠工资说起。该公司拖欠马某等14名职工工资长达数月之久,经上海市金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公司需向马某等人支付工资共计54万余元。可调解书生效后,公司却始终未履行义务。2025年1月,马某等14人无奈之下,陆续向金山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这起群体性欠薪执行案件,引起了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高度重视。执行局依托“涉民生案件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内部交叉分案制度,迅速将案件分配给经验丰富的执行法官王见文集中办理。
“法官,再要不回来钱,我就要被银行上强制措施了。”申请执行人老马满面愁容地对王见文诉苦,“现阶段,我们大部分人都失业在家,没了收入,信用卡还款逾期,生活眼看着就要过不下去了……”王见文意识到,这起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案款能否执行到位,直接关系到这些职工的生计。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锁定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然而,财产查询反馈的结果却不容乐观。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机器设备等资产,均已被多家法院冻结、查封。如果只是按常规轮候冻结、查封,执行工作很可能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王见文转变思路。“你们是否有公司其他的财产线索,比如经营过程中,公司还有没有应收账款没有收回来?”王见文询问申请执行人。幸运的是,公司销售负责人提供了一份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名单、地址及其他相关信息。虽然因为老板失联,具体款项和账期不太确定,但这依然给执行工作带来了新希望。
拿到这份名单后,王见文开启了“白+黑”工作模式。白天,他实地走访企业,仔细调查被执行人与其的业务往来;晚上,他又认真梳理资金流水,对有可能存在应收账款的企业逐一排查。经过不懈努力,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这份名单,成了案件的关键突破口。王见文成功锁定了上海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对被执行人的一笔未结清大额到期债务。
申请人提供的往来企业名单
刚柔并济破困局绿色通道加速度
发现转机后,王见文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你好,我是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王法官。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你司对上海某工贸公司有未结清的账款,本院已向你司送达了法律文书,你们应按照法律文书要求将款项支付本院账户。”
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却开启了“拖延战术”,起初以“咨询律师”“财务流程复杂”“内部审批条件”等理由推诿,后来甚至狡辩说自己公司又不是被执行人。
面对这种情况,王见文态度坚决,向该公司负责人严正告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协助执行的法律义务,并严肃释明,公司内部规定、流程等理由不能成为拒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借口,若拒不配合,将面临罚款、拘留等强制惩戒措施。在法律的威严下,两天后,上海某金属制品公司将款项支付到法院账户。
至此,执行款全额执行到位。为保障执行申请人权益,金山区人民法院当日即启动“涉民生案款绿色通道”。财务部门在24小时内完成所有票据审核,拖欠数月的薪水,终于全部打入14名申请执行人的账户。
从内部交叉集中办理到案件执结,金山区人民法院仅用了14天,执行到位率达到100%,真正把劳动者的“纸上权益”变成了“真金白银”。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事关高质量充分就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金山区人民法院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宗旨,让司法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位劳动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