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消防员爸爸牺牲第十个年头,她收到了和爸爸妈妈的第一张全家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2:09:00    

来源:【厦门日报】

纪加强家人收到本报为其准备的“AI+手绘”同框照。(受访者 供图)

诺诺在纪加强的灵位前念出自己写的信。

诺诺给爸爸写的信。(受访者 供图)

纪加强,厦门同安人,2015年2月23日在救火中牺牲,年仅28岁,被公安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被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在消防队伍的4年多时间里,他参与超500次灭火救援行动,疏散抢救群众100余人。(本报资料图)

厦门日报2015年2月27日A05版报道

再过几个月,诺诺(化名)就要过10岁生日了。

这也是爸爸离开她的第10个年头——2015年2月23日,厦门同安人、宁德消防员纪加强在扑救火灾中牺牲,被公安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被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10岁是“成童礼”。不过,对诺诺来说,今年似乎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妈妈嘉卉(化名)和她商量,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把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分享出来。本报也为他们准备了第一张“同框照”,让“天使爸爸”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

关于爸爸牺牲这件事,嘉卉瞒了诺诺好些年。十年了,诺诺一开始总在询问“消失的爸爸”,懂事后明白了“牺牲的爸爸”,到今年用一张全家福找回了“爱笑的爸爸”——当她脱口而出“我的爸爸是英雄”时,嘉卉背过身去,红了眼眶。

“爸爸”的信

每逢过节或女儿生日,嘉卉都会学着纪加强的口吻,给女儿写信送礼物

诺诺第一次问起“爸爸”时,嘉卉有些无措。

她的确不知道要怎么回答——2015年2月23日15时许,福建宁德穆云乡一民房着火,当时的宁德市公安消防支队福安大队韩城中队赶赴施救。其间,起火民房突然坍塌,中队指导员纪加强不幸被埋压,壮烈牺牲。

纪加强牺牲时,正值春节假期。他和嘉卉新婚不久,几天前,两人才在队里吃了年夜饭。遗憾的是,他还不知道小生命萌芽的消息,还没体会过当父亲的喜悦,就离开了。几个月后,女儿诺诺出生了。

“我只好告诉她‘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保护需要帮助的人’。”嘉卉说。女儿再大些时,会哭着喊“要爸爸”,也会疑惑,为什么总见不到他。这时,嘉卉就把纪加强的照片印出来,再轻声安抚诺诺:“想他的时候,就对着照片说说话。”

往后多年,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保护诺诺,为“消失的爸爸”打掩护。“孩子的外公从外地赶来带娃,弥补她生命中没有父亲角色的缺憾。”嘉卉说,每逢过节或诺诺生日,她也会学着纪加强的口吻,给女儿写信送礼物。

“爸爸希望你每天带着笑容去对待每个人……你一微笑,就是全世界最美的小公主。”“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你和妈妈还有其他家人都健康平安,在我们见面之前,你们一定要开心快乐地生活……”信中,“爸爸”这样鼓励诺诺。

而诺诺,也会用稚嫩的笔触,传达着对爸爸的思念:“爸爸我好想你啊,很快就过年了……”“这是宝贝写的哦,你千万别忘了!”

妈妈的隐瞒

在女儿5岁前,每年清明祭扫,她都不知道去看的其实是爸爸

每年清明节,诺诺都会跟着嘉卉去“拜拜”。年幼的她不知道,这是去看爸爸。

从诺诺牙牙学语,到上幼儿园中班这段时间,嘉卉一直在用“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这种善意的谎言面对孩子的问题。她觉得,还没到捅破窗户纸的时候,自己也并未做好心理准备。

直到有一天——“那是清明节前夕,我带女儿去买花,为第二天祭扫做准备。”嘉卉回忆。她告诉诺诺:“我们去买花,去看一个人哦!”兴许是察觉到了什么,女儿紧紧攥着妈妈的手,不断追问:“去看谁呀?”“去看一个你从来没见过的人。”嘉卉答道。

“我的爸爸是不是死了?”听见5岁的诺诺问出这样的话,嘉卉再也绷不住了。她站在路边,和女儿抱头痛哭。打那时起,“消失的爸爸”终于有了“下落”。

“她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作为大人,我们应当更坚强。”嘉卉说,虽然父女俩没见过面,但因为有诺诺的存在,纪加强年轻而短暂的生命,与世界有了新的联结。渐渐地,嘉卉开始和诺诺描述爸爸的样子,告诉她纪加强英勇救人的故事。

纪加强牺牲后,本报记者吴海奎曾赶赴宁德,以家乡媒体记者的身份,随他的亲朋、战友送他走完最后一程。记者将此前的报道查找、打印出来,送给了诺诺。

报道的字里行间,都是纪加强正直、勇敢的模样——加入消防队伍4年多,他参与过500多次灭火救援行动,疏散抢救群众100余人;在水枪掩护下冲进火场,脱下战斗服披在被困老人身上,保护他脱离险境;为孩子发烧住院的同事请假,还让他提了两箱牛奶回去照顾孩子……

女儿的画

画中的爸爸有穿着军装的、有穿着超人服的……她用这样的方式诉说思念

诺诺用画笔,描绘过好多次爸爸的样子:有穿着军装的、穿着超人服的……她用这样的方式诉说思念,不断加深爸爸在自己心中的印象。

今年也不例外。祭扫前晚10点多,嘉卉发来一张照片——得知要去看爸爸,诺诺早早坐在书桌前画画、写信。“我还没出生,您就离开了我和妈妈,但是我知道您是去做了非常伟大的事情,而且我时不时就会想念您,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诺诺在信中这样写道。文字下方,她还加上了一家三口手牵手、心连心的简笔画。

征得嘉卉同意后,本报记者通过“AI+手绘”的方式,生成纪加强一家三口的第一张“同框照”。创作时,嘉卉只提出了两个要求:他们都爱笑,所以一家三口一定要整整齐齐、乐乐呵呵;二是,纪加强是一名消防员,因此合影要在消防车前完成。她说,会将这张“同框照”送给诺诺。若条件允许,她想带诺诺到爸爸生前工作的地方看看,让父亲的形象更立体、鲜明。

祭扫这天,母女俩为纪加强献花后,坐在石凳上聊起天来:“如果爸爸在,希望他能陪我骑车、打羽毛球、游泳……”“宝贝,爸爸虽然离开了,但他用很多方式陪伴着我们。穿着军装的叔叔、消防车的声音,都是爸爸的痕迹,他们都会一直在呀!”

“我的爸爸是英雄!”墓园上空,传来的是诺诺坚强的声音。

鹭江茶桌仔

让这份释然和勇敢更加笃定

●罗子泓

在清明节前夕,我们重提烈士纪加强的事迹,分享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有人问:烈士牺牲的事过去了这么久,为何还要重提,让它归于寂静不好吗?

我想,这或许是妈妈对孩子的交代。从新婚,到陪丈夫吃年夜饭,直至接到他牺牲的消息,发现自己怀孕了……短短数十天之内,生与死、乐与哀的滋味,嘉卉都尝到了。对于她来说,这是经历,是打击,也是挑战,独自抚养诺诺长大,更需要勇气。

既然诺诺在学着释然,那么妈妈嘉卉更需要勇敢地往前走。母女俩之所以把故事分享出来,是想让这份释然和勇敢更加笃定。

如今,“一家三口”的交流,正在变成稀松平常的事儿。诺诺个头小,古灵精怪的她总会和妈妈“抱怨”:为什么我的个子小呀?你挺高的,难道是爸爸矮吗?“消失的爸爸”的形象也在逐渐清晰,变成了孩子的榜样。老师眼中,诺诺品学兼优,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同学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会像爸爸那样,主动伸出援手。

“关心关爱烈属,是对英烈们的最好告慰。”正如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希望大家在倾听故事的同时,给予烈属,尤其是烈士子女更多的爱。也愿我们的支持,能陪伴诺诺茁壮成长,希望她相信——“远行”的爸爸会永远伴她左右。

文/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朱道衡 通讯员 李凌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