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牛可心
一边是门票一票难求,一边是“黄牛”公然声称“各种票价的都有”。近日,易烊千玺2025礐嶨上海站演唱会门票开启售卖,门票分为六个价位,目前各价位演唱会门票已售罄。然而,在官方渠道售罄的同时,闲鱼等平台上的“黄牛”却公然加价售卖,原价480元的门票被炒至6800元,1880元的门票标价1.2万元……还有卖家称“我们是非公售票的,不用抢,提供实名给官方,官方负责安排”。
说起“黄牛”,大家并不陌生。从早年的火车票倒卖,到如今渗透到多个领域,“黄牛”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每一个供需失衡的市场机会。无论是热门演唱会的门票、知名博物馆的预约名额,还是医院的专家号,只要存在资源紧缺的情况,就难免出现“黄牛”的身影。他们总能利用各种手段垄断票源,使得普通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数倍于原价的高昂费用,才能获得本该公平分配的资源。近年来,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牛”的猖獗势头。但“黄牛”却像野草一般,总能春风吹又生。
回到此事件中来,一些“黄牛”口中的“非公售票”尤其值得警惕。有卖家声称“不用抢,官方负责安排”,这种说法虽未得到证实,却折射出票务分配不透明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些演唱会的门票并非全部公开销售,部分票源可能会以“赠票”的形式流向赞助商、合作方或内部人士,而这些票一旦流入二级市场,就会成为“黄牛”的“货源”。此外,一些票务系统内部人员会主动和“黄牛”串通,内外勾结,利用资源优势提前预留紧俏票源。如果官方未能严格监管此类票的流向,客观上便为“黄牛”提供了生存空间。
“黄牛”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中的供需矛盾。当优质公共资源或文娱产品供给有限时,就会形成天然的套利空间。况且,如今的“黄牛”已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票贩子,而是演变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灰色产业链。虽然一些活动会实行严格的实名制购票政策,要求“人、证、脸”三合一,但“黄牛”仍能通过技术手段绕过限制。可以说,在暴利的诱惑下,他们不仅掌握了专业的抢票技术,更建立起从软件开发到渠道分销的完整体系。这种产业化运作模式,使其具备快速适应监管政策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对手,单纯的封堵措施显得力不从心。再者,部分消费者因抢票心切,无奈选择购买“黄牛”票,这种默许甚至纵容的心态恰恰助长了“黄牛”的气焰,最终导致票价水涨船高,形成恶性循环。
打击“黄牛”真的无解吗?可以说,当前推行的“强实名制”是一个良好开端,但还需要配套完善票务分配、流转等环节的规则设计。首先是票源管控,建立公开透明的票务分配机制;其次是交易监管,加强对二级市场的实时监测;最后是终端核验,严格落实实名入场制度。同时加大违法成本,对组织化、规模化的“黄牛”团伙予以严厉打击。打击“黄牛”并非单纯的技术攻防战,而是一场涉及制度设计、监管力度与公众意识的系统工程。唯有堵住漏洞、斩断利益链、提升透明度,才能真正切断“黄牛”的利益链条,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