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江豚宝宝又在跳舞啦!”随着一声欢呼,几只江豚在清晨的波光中翻腾……4月26日的长江中,这群“微笑天使”不时露脸,仿佛是与鄂州杨叶镇首届保护江豚公益健康跑的跑友共频“陪跑”。
参加保护江豚公益健康跑的跑友途经“江豚湾”。长江日报记者 金文兵 摄
“以前难得一见,现在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最多时候有10头江豚在这片回水湾开派对。”当地生态志愿者李从国展示自己拍摄的江豚戏水视频。
长江江豚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它们的存续直接反映着长江的健康状况。
“这里水流平缓、鱼类丰富,特别适合江豚栖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郝玉江博士揭秘,杨叶镇江豚湾水清岸绿、生态宜人,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江豚自然栖息地之一。
当地十分重视这一江豚自然栖息地,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持续合作,打造湖北首个“江豚湾”。当天挂牌设立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基地“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研究人员计划装设观测设备,实时展示江豚“生活秀”。
位于鄂州市杨叶镇的江豚湾长年有江豚在此栖息。长江日报记者 金文兵 摄
江岸西侧,一座绘满卡通江豚的七彩建筑引人注目。这座废弃水厂即将改造为“江豚驿站”:水塔改造为观测高点,供人们俯瞰江豚逐浪;全景摄像头实时观测江豚身影;同时,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助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践行长江大保护,让保护与发展共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这种工业遗址生态化改造早有成功先例——宜昌王家河油库拆除后,将原有的承接平台改造为科普平台,如今已成网红观豚点。
“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揭牌。长江日报记者 金文兵 摄
近期,武汉生态志愿者发现,江豚大批、集中在长江武汉双柳段捕食嬉戏。对岸的鄂州也同步观察到江豚富集。为了更好地守望江豚,武汉、鄂州两地生态志愿者相约加强协作,更精细地守望、记录江豚行为,为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