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受生态红线限制,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大量年轻人外出谋生,村子一度沉寂。近年来,西流南村支村“两委”与全体村民携手,以系统性思维破局,锚定“生态优先、转型发展”方向,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昔日小村落正焕发新的生机。
环境整治是转型的“先手棋”。该村以生态保护为根基,通过增设分类垃圾桶、开展飞线整治、实施进村道路提质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搭建起坚实的基础,为后续发展筑牢了生态与硬件根基。
▲兴泉生态农场带动村民就近就业。 李雨欣(见习)摄
产业发展是振兴的“强引擎”。西流南村立足自身资源,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建立了兴泉生态农场,带动村民就近就业;青葱农场融合休闲采摘与特色种植,既美化乡村景致,又能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发展庭院经济,让院落变身“小果园”“小菜园”,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西流南村彩灯加工车间。 李雨欣(见习)摄
文旅融合则擦亮了乡村“金名片”。村里建成晚渡风情慢生活体验园,主打“乡村怀旧”品牌,有力提升了乡村的旅游承载力;引入外部资源,与山西诚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毓芳园;采用“农户+公司”模式发展彩灯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每年举办的彩灯文化艺术节更成了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为持续汇聚人气,西流南村一方面借网络平台与媒体宣传,让乡村特色走出乡野;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提升服务质量,确保访客“来得舒心、留得安心”。
辛安泉镇西流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庆祥说:“我们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家乐、民宿生意红火,特色农产品加工也蓬勃兴起,村民收入显著提高。下一步,我们计划完善旅游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引入更多的产业项目,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领村民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涧口村真武阁建于明万历年间。李雨欣(见习)摄
如今的西流南村,依托旅游慢道的交通优势,深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通过举办彩灯文化艺术节、七夕游园会、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会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投资者慕名而来。昔日沉寂的小山村,正稳步踏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来源:潞城融媒)
(责任编辑:张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