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导学案,指导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后形成导学案,设置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导学内容、课堂检测等栏目。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要求具体清楚,明晰准确;知识链接涉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复习;导学内容栏目是核心,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具体化、问题化,问题设置层次化,突出导学功能,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为课上合作探究做准备。课堂检测标明层级,题目为基本题、中档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
2.批阅导学案,初步掌握学情
学生根据课本和学案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导学案,教师课前收交部分学案批阅,调查学情,并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深入备课,构思课堂展示预案和讲评思路。
3.点评预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后教师首先对学生学案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需要练接的知识进行检查、复习。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指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4.小组合作探究,汇总疑难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情况,提出小组讨论的具体任务,组织组内交流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暴露弱点、加深理解,自己解决基础性问题,汇总共性的疑难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帮助并解决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个性观点。讨论结束小组课代表汇总疑难问题向全班展示。
5.师生合作探究,解决共性问题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质疑、探究。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思维上盲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及时点拨、讲解,直至实现教学目标。
6.当堂检测训练,巩固探究成果
针对教学目标选择适量题目进行课堂检测,让学生进行研讨反馈。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检测结果,教师当堂汇总,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点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理解。
7.教学内容总结,知识系统梳理
完成探究任务后,组织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整理,根据难易程度,灵活采取教师总结或学生总结的形式,进行知识、方法、规律的梳理。
8.安排课后作业,进行预习指导
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适量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同时,发放下节课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预习时间。
9.课堂及时评价,课后总结反思
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对小组的各种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评价,以便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下课前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写出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改善教学组织形式。